Site logo
港股报价由天汇财经提供

A股港股9月底大涨得益于中国政策,详细了解下救市措施时序

时间2024-10-17 15:52:22

下载霸财智赢APP,买卖点即市预警,炒家心水交流 >>

  2024年9月24日,中国国务院突然举行新闻发布会,「三部委」——人民银行行长、金融监管局局长及证监会主席共同出席,并推出了近三年来力度最大的救市措施。这一政策转向刺激了上证指数在短短6个交易日内,由2,770点飙升至3,674点,涨幅达32.6%。过去数年中国政府多次推出救市措施,但今次政策引发市场如此强烈反应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人行大规模放水措施详情
  
  此次救市的力度可谓近年来最大,主要政策转向分为三大方向,包括:下调利率、稳定楼市及支持股市。其中,下调利率和楼市限制放松属于市场预期范围内,延续了过往政策。然而,支持股市的两项全新措施却出乎市场意料,这两项措施相当于直接向股市注入了近8,000亿元人民币,并且未来或会进一步加码。
  
  二、利率政策
  
  1.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预计释放10,000亿元的长期流动性,并可能在年内再下调0.25-0.5%。
  
  2. 将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至1.5%,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存款利率同步下调0.2-0.25%。
  
  三、稳定楼市
  
  1. 第二套房贷款自备款比例从25%降至15%;全国范围内首套房与二套房的最低自备款比例统一为15%。
  
  2. 商业银行被引导下调存量房贷利率0.5%,预计惠及5,000万家庭,每年减少利息支出1,500亿元。
  
  四、支持股市
  
  1. 创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机制,金融机构可通过资产质押向央行换取流动性,且获得的资金只能投资于股市,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未来可能按情况加码。
  
  2. 创立股票回购与增持再贷款机制,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贷款以进行股票增持及回购,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
  
  五、市场反应激烈的三大原因
  
  在救市措施公布后,A股与港股短期内大幅回升,上证综合指数及恒生指数在9天内分别上涨17.4%及17.5%。经分析,这次市场反应如此激烈,主要由以下三大因素驱动:
  
  1. 放水规模超预期
  
  过去中国政府强调不会大水漫灌,货币政策多停留在「降息降准」的阶段。然而,这次救市措施中的支持股市政策,相当于直接向市场注入了10,000亿元,属于大规模放水。
  
  2. 期望管理的反高潮
  
  市场原本对此次救市措施期望不高,初期的政策公布亦符合市场预期,股市反应平平。然而,随著大规模放水及支持股市的措施陆续公布,市场出现了反高潮,投资者对后续加码措施的憧憬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情绪。
  
  3. 外围因素提供支持
  
  美国联储局开始减息周期,9月大幅减息50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这为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由于美国减息压力减小,中国不必担心因息差扩大而导致人民币贬值。
  
  六、涨幅最多的行业及个股
  
  在政策利好下,中港股市成为9月份全球表现最为突出的市场。上证综合指数中的主要行业全线上涨,其中非银金融、房地产、计算机及美容护理板块表现最为抢眼,涨幅均超过30%。社会服务及电力设备等16个板块的涨幅也超过20%。
  
  七、9月份A股主要板块涨幅排名:
  
  1. 非银金融:36.63%
  
  2. 房地产:36.22%
  
  3. 计算机:34.93%
  
  4. 美容护理:32.02%
  
  5. 社会服务:27.17%
  
  八、后市走势的关键因素
  
  尽管A股短期内大幅上涨,但随后出现了回吐,上证指数从最高点3,674点回落至约3,250点。投资者对于后市是否能够延续涨势抱有疑虑。综合分析,后市走势主要受以下几大因素影响:
  
  1. 后续救市措施
  
  市场预期9月24日公布的政策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有更多具体措施出台。10月12日,财政部长蓝佛安表示政府正在研究进一步提振经济的方案,虽然未有公布具体的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市场仍期待随著政策逐步落地,股市会受到持续支持。
  
  2. 外围市况
  
  美国减息周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但若美国通胀反弹,减息步伐放缓或停止,将限制中国进一步放宽政策的可能性。
  
  3. 资金流动
  
  过去数年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配置比例较低,随著股市触底回升,外资的「追货潮」或将进一步推动股市上行。据巴克莱银行数据显示,10月7日至11日期间流入中国股市的资金达到391亿美元。
  
  总体来讲,这次救市措施的力度和政策转向,使市场短期内出现了强烈反应。但后市的走势仍取决于政策的持续性及外围环境的变化。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谨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资讯不构成建议或操作邀约,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 上一篇
    港股调整尾声阶段,逐步介入为主
  2. 下一篇
    市场开始转入积极阶段,恒指震荡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