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投行的一些主要業務和賺錢途徑

時間2024-10-11 10:21:16

  社區平臺上總會聽到散戶說:「某某投行要掃貨呀嘛,所以某某股票狂升。」,又或者「大戶玩嘢呀,所以沽咗好多貨,玩殘我呢個散戶喇。」、「大鱷可能有陰謀呀,同時掛著同一隻股票的買盤和賣盤。」諸如此類的說話。未入行前,我也對金融業巨頭、大行有些誤解。
  
  入職後,第一時間最想學習的是投行內賺大錢的交易策略,學返一招半式,在市場上「炒返兩味」,應該都夠我發達吧?
  
  但現實是,投行賺錢的方法和很多行外人或散戶所想像的很不同。他們一般都不是單靠單方面買升或買跌,像散戶般「炒」股票來賺錢。
  
  一些主要業務和賺錢途徑
  
  金融海嘯後,歐美政府嚴格規管投資銀行業務。很多投資銀行已再沒有用自己的資金進行買賣的自營坐盤交易 (Proprietary Trading,簡稱Prop Trading) 。我工作的投行也關閉了「炒房」。但除了Prop Trading外,與交易/經紀有關的業務,還有不少途徑可以賺錢。
  
  簡單說說幾個例子:
  
  1. 結構性產品:機構性或專業客戶可能有時需要一些結構性產品,例如Accumulator。投行收到「柯打」(Order) 要砌一件結構性產品給客戶的話,交易員會在市場上買賣結構性產品背後的資產/證券 (Underlying Assets) ,並為持倉做對沖。賣出的結構性產品價錢會比買入背後的資產的成本高,賺取差價。
  
  2. 經紀業務:不少客戶如對沖基金、機構投資者都不是交易所的會員,他們需要透過經紀行去買賣股票。而投資銀行就可從這些交易中賺取傭金、手續費等。投行借貨給客戶,如對沖基金,亦會收利息。
  
  3. 電腦交易策略和數據服務 (Analytics):這可以說是經紀業務中的增值服務。由於不少機構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交易額不小,一大單價值幾千萬的買盤,容易造成市場衝擊 (Market Impact),拉高市價,增加交易成本。所以投資銀行會設計一些電腦演算法或策略,去協助買賣股票,減低交易成本。投行亦會提供一些交易前和交易後的分析的相關數據。客戶使用這些服務,一般都需付費。
  
  Bulge Bracket級數較大型投資銀行還有更多其他賺錢的業務, 如為公司上市、證券包銷等等。不要以為投資銀行就是單靠投資來賺大錢。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1. 上一篇
    股票入門:風險、交易策略、市場莊家(Market Making)、套戥(Arbitrage)
  2. 下一篇
    股票入門知識點:Prop Trading與Flow Trading、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