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門:風險、交易策略、市場莊家(Market Making)、套戥(Arbitrage)
時間:2024-10-11 10:32:14
學習股票入門知識,我們有必要真正理解風險、交易策略、市場莊家(Market Making)、套戥(Arbitrage)的含義。
1、風險
不少散戶可能覺得股票交易就像賭博。他們可能以為投行交易員都愛冒風險,炒炒賣賣。事實卻是相反。不少投行的交易員職責不是去冒險(Take Risks),而是去管理風險(Manage Risks),作出對沖,避免持倉價值的波動超出預期。交易員的交易或持倉相關的風險等等也有限制。
2、交易策略
在交易買賣方面,普通散戶多會用適時策略(Market-Timing),因應適當時間,如股價低時買入股票,再等待股價升高後賣出股票,賺取差價。而金融大鱷們用的策略卻多元化得多。例如,一些對沖基金會運用不同的工具,可以買賣證券的波動性(Volatility Trading),例如認為市場將會變得波動,就買入一些衍生工具又或者「砌」一些策略去令自己賺錢。另外,亦會有不少涉及統計學方法的策略。
3、市場莊家(Market Making)
這是一個普遍的交易部門賺錢的業務。簡單而言,有些金融產品(例如認股證)在市場上買賣,流通量不高,就需要「莊家 Market Maker」(或稱流通量提供者)去提供流通量,去「製造」一個市場,令其他市場參與者可以有交易對手。莊家可以從中賺取買盤和賣盤之間的價差(Spread)。
最簡單的情況是,假若有一支股票市價波動不大,那麼同時在最低賣出價放出賣盤,和最高買入價放出買盤,被動地等人承接(即有其他人主動地以市價買入或賣出),便能賺到當中的差價了。
普通散戶某程度上好像可以模仿這類交易方法。但實際上,散戶靠這類交易賺的差價,可能未夠支付交易買賣所花的費用、傭金等。而且,背後亦存在很多風險和運作上的計算。
在一些交易所,申請成為「莊家」後,可享有一些優惠,如減免交易徵費、交易稅項等,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當然,要乎合申請莊家執照的要求並不低)。散戶沒有這個優勢就難以做到了。
4、套戥(Arbitrage)
早前有新聞報導美國有一高頻交易商計劃上市,披露了他們在約五年共一千二百多個交易日中,只有一日錄得虧損 。他們的祕技就是利用電腦交易系統,在不同的市場、交易所買賣股票或其他金融工具,進行大量極快速的「套戥」交易獲利。
有些時候,同一樣貨品在不同市場、交易所的價格因某些原因而可能有所偏差。投機者可在價格較平宜的市場買入,同時在價格較昂貴的市場賣出而獲利。
簡單一個例子是,在新界區一支鉛筆的價錢是五元,但同一質素、大小的鉛筆的價錢在九龍區可能是賣六元。假如你能同時在新界區以五元買入一支鉛筆又確保(如訂下合約)能在九龍區以六元賣出該鉛筆,那麼你就能夠賺取當中近乎無風險的套戥的利潤了(六元減五元,再扣除當中涉及的運費、利息和其他交易費用等)。
既然全世界都知這些價格偏差有可能造成近乎無風險的獲利機會,自然不少人都會參與。而越多人參與,獲利機會就會變得越細,利潤亦會越微。若一個市場足夠有效率,這些機會基本上是一瞬即逝。所以,快速的電腦交易系統,就成為了致勝關鍵。
如有些大戶是某些市場、交易所的登記莊家,能節省一些交易費用。
我個人認為,散戶若想透過套戥賺錢,身手就要比金融大鱷的極高速電腦系統還要敏捷,所以非常困難,而且交易所涉及的費用亦會令利潤大打折扣。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