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蹤 | 利好催化不斷!上海四部委聯合支持商業航天 産業鏈將進入高景氣周期(附概念股)
時間:2025-04-25 07:21:42
上海復旦
中國電信
近期,我國商業航天産業迎來重大政策利好。4月24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防科工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印發《上海市關于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制造業集群的若幹措施》,其中提及,到2027年,上海商業航天産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左右。標志性産品産業化規模放量,商業火箭總裝制造能力每年100發、商業衛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顆、應用終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萬個。
值得一提的是,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在最新的“中國航天日”科普展上,中科星圖、航天馭星、深藍航天等多家商業航天企業也帶着最新技術成果參展。
中科星圖展示了基于環形網絡的新一代火箭測量系統、洞察者商業航天測控産品、衛星信號智能一體化KS平台、商業航天氣象海洋空間天氣服務平台、星圖雲開放平台等一系列産品與解決方案。
深藍航天展出了叁款星雲系列火箭模型及兩台雷霆系列發動機真機。公司表示,將按計劃執行“星雲一號”運載火箭一子級垂直回收飛行驗證,計劃在2025年年內擇機發射。
銀河航天表示,公司目前已累計成功發射自主研制衛星20余顆,包括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使用柔性太陽翼的平板可堆疊衛星、分布式多星編隊SAR衛星等,助力航天強國建設。
今年3月5日,商業航天再次被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商業航天定位爲戰略性新興産業。北京、上海、湖北、重慶、廣東、海南等多地發布政策,加碼推進商業航天發展。
4月21日,四川省審議通過《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強調發揮四川衛星發射條件優越、航天産業基礎紮實、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推動全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
日前,上海圍繞航天産業發展制訂了“一四叁”計劃。總目標包括:力爭到2027年,上海商業航天産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商業火箭形成年産100發、商業衛星形成年産1000顆能力,全面建設重複使用火箭創新高地、低成本商業衛星制造高地、行業應用服務高地。
賽迪研究院商業航天首席研究員楊少鮮表示,“航天+”等新業態正在萌芽,太空旅遊、商業探月有望在5至10年內實現政策突破、邁向試驗驗證或商業運營初期。
目前,我國有一定規模的商業航天企業在500家左右,整體産值也在1萬億人民幣以上。中航證券認爲,供給側上,商業航天自主可控帶來明顯的緩沖效應。近日美國實施的關稅對等政策對我國商業航天産業的直接影響較爲有限,主要得益于我國多年來在航天領域持續推進的國産化戰略和技術自主創新,在關鍵領域對外依存度顯著下降。
該機構表示,短期內,商業航天發射和衛星星座建設仍將繼續作爲商業航天産業波動的重要驅動因素,事件刺激的敏感度將保持高位,衛星産業相關的上市公司仍將持續受到高度關注。
國海證券表示,衛星互聯網的需求端將迎來較大增長,發展前景廣闊。現有的通信網絡無法全部覆蓋山區、沙漠、海洋和天空等地方,同時自動駕駛和物聯網等新興産業也對通信容量和延遲提出了新要求,上述因素將推動衛星互聯網需求端迎來較大增長。據測算,2024至2030年,商業航天衛星通信産業鏈整體增量約6536億—7655億元。隨着多重因素推動我國低軌衛星發射進程加速,預計我國商業航天産業鏈將進入高景氣周期。
相關概念股:
上海複旦(01385):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航空航天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其優勢在于高度的可定制性、出色的實時性能、以及良好的抗輻射能力。華西證券此前表示,上海複旦目前擁有千萬門級FPGA/億門級FPGA/十億門級及PSoC共四大系列數十款産品,是國內領先可編程器件芯片供應商。
中國電信(00728):中國電信衛星應用技術研究院最新宣布,依托我國自主研制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讓智能手機直連衛星通話成爲現實,填補了全球空白,爲在無人區等信號盲區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通信保障。這項突破性的技術,由中國電信攜手華爲等企業,曆時兩年多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最終實現普通智能手機無需換卡換號即可通過衛星網絡與世界相連。
中國移動(00941):據報道,目前,中國移動用戶已經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使用衛星通信,但主要集中在北鬥衛星短信業務,真正的衛星語音通話仍處于技術驗證階段。
中國聯通(00762):近日中國聯通App上線了“聯通衛星”業務,用戶辦理該業務後,可在地面通信網絡覆蓋不穩定或無覆蓋的情況下,通過天通衛星提供緊急通信服務。目前,該業務限天津、山西、安徽、湖北、廣東、海南用戶辦理,可開通聯通衛星10元/月功能包,包含2分鍾的國內通話語音服務。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