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繼續下跌破17500 點,短線偏空 中線睇反彈
時間:2024-09-04 15:47:26
恒生指數
美東時間9月3日,美股九月首個交易日出現“開門黑”,三大指數齊大跌。宏觀方面,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 8 月 ISM 製造業 PMI 為 47.2,低於預期的47.5,高於前值。盤面上,科技股全線走低。蘋果跌2.72%,亞馬遜跌1.26%,谷歌跌3.68%,臉書跌 1.83%,微軟跌1.85%,特斯拉跌1.64%。英偉達暴跌約 2800 億美元創美股個股歷史上最大單日市值損失,暴跌9.53%,市值蒸發約 2800 億美元(約2 萬億元人民幣),最新報108美元,最新總市值 2.65 萬億美元。此外,晶片股集體下跌。英特爾跌8.8%,格芯跌 8.57%,美光科技跌 7.96%,超威半導體跌7.82%,高通跌6.88%,臺積電跌 6.57%,阿斯麥跌6.47%,博通跌6.14%。國際油價大跌。
恆指方面,指數繼續下跌,跌破17500點之後,短期結構上的壓力進一步體現,目前17300點為短期重要的支持,如果近期內失守,會對指數這輪反彈畫上休止符。但在未正式跌穿前,我們依然認為這輪反彈尚未結束,正式失守才會對中期結構有較為強勢的衝擊。昨日保險銀行或者中字頭走出未有明有的弱性,取而代之的是呈現了分化的態勢,如新能源汽車、內房股等板塊中有個股已然走出了底部之勢。但其他板塊形成了一邊倒的下跌局面,目前市場的心態和承接力比較混亂。短期如新能源汽車、內房股等能繼續走強形成趨勢,港股短期則可以參與的機會和空間加大。
參考支持位:17300,參考阻力位:17800。
期指交易提示:
目前保持短線做空信號,短線保持弱勢震蕩動能。
指標信號作當下參考,時間過遠無效!
>>>市場要聞
點評:恆指公司認為自下而上估算恆指有26%上升空間
恆生指數公司在網誌稱,指數目標通常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作估算,當中涉及預測遠期倍數,例如整體市場的市盈率,但亦可由下而上的角度來估算指數目標,以便彙集指數成份股的目標價上漲潛力。恆指公司表示,截至今年 8 月底,恆指、國指和科指自下而上估算的指數目標分別估算爲 22621 點、7962 點、4767點,意味著基本情況下,指數分別有 26%、26%和34%的上升空間,反映市場指數前景較正面樂觀。由於自下而上的指數目標源自於個股觀點,因此所得的指數觀點將與個股觀點更加一致。對於恆指而言,在基本情況下 82 只成份股的潛在上升空間推測指數有26%的潛在上升空間,範圍介乎-5%至+62%。國指方面,基本情況下50 只成份股推測指數有26%的潛在上升空間,範圍介乎-7%至+64%。至於科指方面,基本情況下 30 只成份股推測指數有34%的潛在上升空間,範圍介乎-3%至+79%。
點評:截至 7 月底南方區域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
據南方電網消息,截至 7 月底,南方區域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首次突破 1 億千瓦,達到 10098 萬千瓦,單日發電量創新高,達到4億千瓦時。1—7 月,南方區域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830萬千瓦,在新增新能源裝機中佔比 88.3%,成爲新增電源裝機和新能源裝機主體。截至 7 月底,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區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 3409 萬千瓦、1531 萬千瓦、3025萬千瓦、1499 萬千瓦、634 萬千瓦,年累計發電量達到56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93%。
點評:高盛:黃金近期價格上漲潛力最大
高盛認爲,由於黃金是首選的風險對沖工具,因此近期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最高,而其他大宗商品則是“更具選擇性,且缺少建設性”。高盛分析師週一在一份題爲“Go for Gold”的報告中表示:“美聯儲即將降息有望讓西方資本重回黃金市場,這是過去兩年金價大幅上漲時基本沒有出現過的因素。”高盛將黃金目標價2700美元的觸及時間調整至 2025 年初,此前預測爲2024 年底,理由是中國市場對價格敏感。該行認爲,價格敏感性也可以防止假設的價格大幅下跌,從而可能會提振中國市場的購買需求。
>>>港股機會
9 月 3 日,華爲官方公佈旗下新機命名:Mate XT 非凡大師,目前新機暫未公佈外觀設計。根據發佈會官宣海報中“Z”字形態的產品輪廓來判斷,業內預計,華爲 Mate XT 非凡大師或將是首款華爲三摺疊屏手機。如果華爲成功推出三摺疊屏,移動終端又將發起一場新的屏幕革命。相關標的:舜宇光學科技(02382)、丘鈦科技(01478)、中軟國際(00354)、比亞迪電子(00285)。
>>>美股機會
高盛分析師 Stephen Quinn 本週在一份題爲“Go for Gold”的報告中表示,商品中黃金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最高,維持2025年初觸及2700 美元/盎司的目標價。按週二現貨黃金價格計算,高盛認爲,到明年年初,金價還有超過 8%的上漲空間。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